• 14 Jul, 2022

洋蔥,怎麼煮、怎麼吃才能獲得最大效益呢?

 

 

洋蔥,有三種類型,紫色、黃色和白色,不同顏色,分別有從溫和到濃烈各不相同的風味和辛辣程度。洋蔥含有極高營養和健康益處相關的生物活性化合物,如抗發炎、抗氧化、抗肥胖、抗糖尿病、抗癌、抗過敏、心血管保護、神經保護、呼吸保護和抑菌等多種特性。

這麼棒的食材要怎麼煮、怎麼吃才能獲得最大效益呢?

 

洋蔥中的重要營養素

洋蔥富含有機硫化合物(organosulfur compounds;OSCs)、硫代亞硫酸鹽(thiosulfinate)、多酚(包括類黃酮)和果寡糖(fructooligosaccharides;FOS),其中,類黃酮是最有效的生物活性化合物,主要是花青素、槲皮素和槲皮素衍生物,賦予洋蔥皮從黃色到紫色的不同顏色和香味。

 

  1. 多酚
  • 按其化學結構分類,即:類黃酮、異黃酮、兒茶素和花青素等。
  • 保護植株不會受到其他動物的侵食、紫外線輻射、病原體、氧化壓力和惡劣氣候條件的防禦機制。
  • 人體有具有抗糖尿病、抗發炎、預防高血壓和心臟保護功能。
  • 洋蔥衍生的酚類化合物具有抗菌、抗病毒的免疫保護特性。
  • 不耐熱,高溫,會降低紫洋蔥中酚類化合物的生物活性。

 

    • 類黃酮類
      • 包含黃酮類黃酮-3-醇、黃酮和異黃酮,黃酮-3-醇(存在茶和可可中)、黃酮醇(在洋蔥和大多數葉蔬菜中發現的槲皮素)和異黃酮,主要存在於植物的葉子和外皮部分。
      • 與可食用的果肉相比,洋蔥球皮(不可食用的幹皮)的總類黃酮含量更豐富。總黃酮含量高至低:中間層>外層>內層。 
      • 紫洋蔥的黃酮醇和花青素總含量較高,黃色或白色品種較低。

 

    • 槲皮素(quercetin)
      • 洋蔥的槲皮素化合物是許多其他蔬菜和水果中最高的。約含有300毫克槲皮素/公斤,而羽衣甘藍為100毫克/公斤。
      • 洋蔥中槲皮素炔酮佔總黃酮的10%,其餘以葡萄糖苷的形式存在。
      • 槲皮素在紫紅色和黃色洋蔥品種中最高(在54-286毫克/公斤),而白洋蔥的槲皮素含量較低。但球莖剝落後,紫洋蔥約總花青素約只有27%。紅洋蔥比黃洋蔥和白洋蔥具有更高的抗氧化活性。
      • 槲皮素及其衍生物已被證明具有抗癌特性,包括對前列腺癌、乳腺癌、肺癌和肝癌的活性,降低心血管疾病。

 

 

  1. 硫代亞磺酸鹽和有機硫化合物(Thiosulfinates and organosulfur compounds)
  • 與其他蒜類一樣,洋蔥部分的風味來自有機硫化合物硫代硫酸鹽。大蒜素(Allicin)透大蒜酶(alliinase)催化作用形成硫代硫酸鹽,產生活性化合物和洋蔥味。
  • 硫代硫酸鹽總量可能因洋蔥品種的顏色而異,紫、黃、白洋蔥的硫代硫酸鹽分別為0.20、0.35和0.14 μmol/g 。
  • 硫代硫酸鹽依照不同條件轉化為其他重要的多種硫化合物。

 

延伸閱讀:洋蔥的營養功效

 

如何吃洋蔥

 

  1. 台灣洋蔥依採收季節,可分為早蔥和晚蔥。
  • 早蔥主要產於彰化、雲林,採收季自12月開始,含水量較高,不易保存。
  • 晚蔥則產於屏東恆春、車城一帶,通常3月開始採收,含水量較低、較能存放。3、4月洋蔥品質佳。

 

 

  1. 保存
  1. 常溫
  • 保存期限:約2~3個月,建議新鮮的洋蔥不要放入冰箱冷藏,因為它的味道非常濃郁,會讓冰箱裡其他食材染上濃濃洋蔥味!
  • 放入竹籃或紙袋中,置於通風陰涼處為佳。洋蔥很容易吸收水分,害怕悶熱,若用袋裝,記得袋口不要密封,另外為了保持透氣,儲存空間乾燥要避免使用塑膠袋盛裝保存。

 

  1. 冷藏保存:
  • 保存期限:若想保存已經使用一半的洋蔥,用保鮮膜將切面包覆後,放入冰箱冷藏約1週。也可先全部切成方便烹飪的大小,加入適量的鹽巴混合均勻,再放入保鮮容器中密封冷藏,料理時便能直接使用,非常方便。

 

  1. 冷凍保存:
  • 保存期限:約1~3個月。洋蔥切絲或切末,若有沾到水可以用廚房紙巾把洋蔥稍微壓乾,再裝入保鮮袋中鋪平、壓出袋內空氣後密封,放入冷凍。
  • 料理前不必解凍便能使用,且冷凍後的洋蔥因為纖維遭到破壞,很快就會軟化、煮熟。
  • 洋蔥切丁冷凍-18°C冷凍,儲存3~5個月,可增加黃酮醇和花青素。

 

 

  1. 洋蔥品種選擇
  • 常見的黃皮洋蔥比較辣;白皮洋蔥水分、甜度較高的;紅紫色皮洋蔥適合做涼拌沙拉。
  • 外觀完整:表面光滑、乾燥,不要有水傷或擠壓痕跡,才不會容易腐爛。
  • 飽滿堅硬:用手輕輕按壓,如果洋蔥摸起來已經偏軟,可能已經發霉軟爛。 
  • 重者為佳:差不多大小的洋蔥,建議選擇重量較重的,表示水分含量充足,甜度也較高。 

 

 

  1. 烹煮方式:

 

  • 生吃:
    • 切碎不會流失槲皮素,還會活化黃酮醇。
    • 切碎貯藏18小時後會增加槲皮素、葡萄糖苷。
    • 浸漬洋蔥5小時會增加黃酮醇流失。
    • 洋蔥切絲後泡冰水15~20分鐘,可降低洋蔥嗆辣的氣味。

 

  • 加熱溫度

烹飪可以幫助打破蔬菜的細胞壁,釋放更多的營養物質,一些水溶性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會被浸出,並丟失在烹飪液中。

  • 在70°C加熱,可增加總苯酚。
  • 在120°C加熱30分鐘,可增加總苯酚和總黃酮。

 

  • 加熱方式

過度烹飪會減少洋蔥的總類黃酮,因此加熱條件和熱處理的時間就很重要了。紫洋蔥的類黃酮含量較高,因此即使在加熱後也含有最多的類黃酮,但會減少花青素。加熱烹調後,可增加有機硫化合物含量。

烘焙、煎炸和燒烤後增加酚醛可能是烹飪過程中水分蒸發,軟化洋蔥,使酚類化合物增加。

 

    • 煮、燙:

✓100℃ 10分鐘降低20%類黃酮。3-60分鐘降低18–75%槲皮素。

✓水煮會將洋蔥的的生物活性化合物溶於水中,如槲皮素和kaempferol,降低洋蔥中的類黃酮含量,但多達50%的類黃酮因洋蔥細胞的破壞而溶解在水中,可以喝湯獲取流失的量。

 

    • 烤:

✓在180-200°C下烤切碎的洋蔥15分鐘或在180°C下用橄欖油煎4-8分鐘,不會影響黃酮醇(槲皮素)含量。

✓110°C下烤5分鐘,比生洋蔥的黃酮濃度增加了57.35%

✓270°C下烘烤18分鐘,會流失類黃酮(15%)。

✓使用葵花籽油、橄欖油烤或煎鍋煎洋蔥,可增加類黃酮量。

 

    • 微波:加熱4分鐘會降低18%的槲皮素、葡萄糖苷,對類黃酮沒有影響。 

 

    • 炒:

✓在180°C的橄欖油中4-8分鐘,不會影響洋蔥類黃酮、槲皮素。炒超過5分鐘會降低21%的類黃酮、槲皮素。

 

 

一種食物多種吃法

  1. 生吃、切片和切碎可保留洋蔥的生物化合物、黃酮醇。
  2. 200°C烤用油烹調洋蔥可保留較佳的類黃酮。
  3. 減少烹調過程加水,若用煮,建議飲用湯汁,獲取洋蔥的活性物質。

 

參考文獻

Influence of Cooking Methods on Onion Phenolic Compounds Bioaccessibility

https://www.ncbi.nlm.nih.gov/pmc/articles/PMC8151956/

 

Change in organosulfur compounds in onion (Allium cepa L.) during heat treatment

https://www.ncbi.nlm.nih.gov/pmc/articles/PMC6049342/

 

Temperature-dependent studies on the total phenolics, flavonoids, antioxidant activities, and sugar content in six onion varieties

https://www.sciencedirect.com/science/article/pii/S1021949814001379

 

Food processing and its impact on phenolic constituents in food

https://www.tandfonline.com/doi/full/10.1080/23311932.2018.1507782

 

Phenolic Components and Health Beneficial Properties of Onions 

https://www.mdpi.com/2077-0472/11/9/872/htm

TAGS: #